第(2/3)页 刘封冷笑:“还真是好手段。” 杜普这个“偶然”得到的消息,刘封并未尽信。 虽说史载潘濬在关羽死后投降了孙权,但那个时候荆州大局已定。 潘濬这类名仕想保命且在仕途上更进一步,选择投降孙权并不奇怪,毕竟潘濬以前就是跟着刘表混的,刘表死后又跟着刘备混。 跟着刘备也不是因为忠心和仰慕,而是刘备给了潘濬难以拒绝的利益。 跟着刘表的时候潘濬只是个县令,跟着刘备潘濬就成了荆州治中,从县令到治中,这其中的利益分割可不小。 而如今,孙权刚得江陵不久。 消息称“潘濬患疾”,这一点刘封并不意外,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潘濬称病在家坐观成败本就是上策。 刘封也不怀疑孙权会“亲至江陵城探问且又为潘濬熬药擦脸”,刘封怀疑的是这个消息传得太快且传得太细。 似乎是专门要让江陵城内外的士民知道:孙权礼贤下士,连荆州治中潘濬都投降了,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亦有可能,是故意要让临沮的刘封和樊城的关羽知道:潘濬已经投降了,你们没内应了,别想着再夺回江陵了。 以及更深层次的目的:反间! 潘濬跟关羽不和不是什么秘密,潘濬对刘封来信闭门不见一事也有可能被孙权得知。 战场上,利用“对手不和”来挑唆矛盾行反间计屡见不鲜。 只要刘封和关羽认定潘濬已经降了,那么不论潘濬是“真降”“假降”还是“未降”都不重要了。 将潘濬的退路堵死,潘濬就只有“真降”一条路。 想到这里。 刘封抚手称赞道:“杜县长,你立大功了。今后有任何你认为应该禀报的消息,皆可直言禀报,不必吞吐迟疑。” 杜普暗暗松了口气。 潘濬不仅仅是荆州名仕还是荆州治中,杜普一个小小的临沮长去传潘濬已经降了这样的消息,换个不讲道理的都可能会治罪杜普。 思索片刻,刘封又嘱咐道:“杜县长,你派人去临沮到江陵一带散布消息,称‘孙权荒淫好美色,不仅强纳故主袁术之女,还将亡兄孙策美妾囚于金屋以泄私欲,又因觊觎前将军之女不成而恼羞成怒偷袭江陵,土匪习性,令人发指。’” 杜普惊讶:“孙权不是替子求娶前将军之女吗?” 刘封瞪了杜普一眼,道:“孙登才十岁,前将军之女大孙登五岁,孙权怎么可能是替子求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