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封又是给孟达送《乐毅百战书》,又是一语双关提北伐,哪还不明白刘封的用意? 法正直接应道:“副军将军之意,我已深知。大王召得急,我与子敬就不在房陵逗留了。” 刘封客套了几句,也不强留。 既然法正已经听明白了,那剩下的也就不用刘封费心了。 待得走远。 孟达这才开口,语气依旧不爽:“刘封拿着不知道哪里寻来的兵书,就谎称是乐毅的兵书,真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法正叹道:“子敬,兵书是不是乐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副军愿意跟你和睦相处。 荆州之事,事发突然,若无刘副军及时应对,不仅荆州会丢,关君侯恐怕也难有生路。 若没了荆州,大王必会盛怒兴兵与孙权相争,怒而兴兵,胜败难料,若是大王败了,你我还如何返回关中? 西川的那些人你也清楚,他们只想呆在西川,根本不想出川;想北伐定中原,我们需要荆州人相助。 在这之前,我希望你能放下跟刘副军之间的私怨。” 孟达沉默。 片刻后。 孟达又问:“孝直,大王对刘封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如今的世子,已经不是刘封了。” 话音刚落,法正锐利的声音就已经响起:“子敬,休得胡言!你得记住,世子是谁,跟你我无关,我们效忠的只有大王一人!” 看着法正那严厉的表情和噬人一般的眼神,孟达下意思的缩了缩脖子:“孝直,我就私下问问。” 法正锐声不改:“问也不行!想也不行!否则我也保不了你!” 见状。 孟达心中也有了明悟:能让法正如此忌讳,足见刘封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而在另一边。 刘封也有了新的判断。 “法孝直气色红润,并无染疾之态,看来史载的法正之死,应该也是跟君侯丢荆州孟达请辞投魏有关。” 史载法正壮年而亡,原因不明。 刘封其实也猜测过法正是不是在当了尚书令后染了恶疾。 现在看来,染疾的可能性很小。 综合一想,大概率是孟达叛逃后,身为孟达好友的法正在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孟达的背叛等事态的发展中,陷入了绝望和无助。 毕竟法正本就是个争强好胜又睚眦必报的性格,得罪的人不少。 墙倒众人推,想将祸水往法正身上引的政敌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就如糜竺一般,也是因为糜芳的投降而惭恨病死。 “虽然法孝直未必跟我同心,但眼下北伐大业才是重中之重,不可焦虑未来之事而荒废大业。 有法孝直在,即便父王最终决定要亲自率众北伐,身边也能有人相劝。“ 未来事,未来决。 刘封不想用未来未发生的事来干扰当前的决定。 正如刘封会主动跟孟达化干戈为玉帛一般。 当务之急。 北伐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的刘封,已经不再是初入上庸生死未卜只想活命的心态。 经历了荆州大战后,刘封的器量变得更宽广,眼光也看得更长远。 曹魏占据北方富饶之地,的确强悍。 然而能不能扫荡群雄,也不是仅仅只看谁占据了富饶之地。 就如曹操昔日能击败袁绍一般。 曹刘最终谁为王,如今依旧是个未知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