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批片-《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
第(2/3)页
说起来挺简单,但里面道道很多。
我们都知道2012年以后,海外电影的分账提高到了25%。批片要稍微高一些,扣除税费后,院线和影院拿走40%-42%左右,然后中影和华夏电影作为主发行方要分走25%,最后到真正花钱买批片的公司手里大概只有30%左右。
这还不包括宣发费用、译制费用和拷贝钱,用比较粗浅的方法计算,一部批片的票房要达到购买价格的4倍左右才能回本,其实和分账片差不太多。
即使有公司捡了漏,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一部卖相很好的电影,也不用兴奋,还有好几关要过。先要送到总局去进行审查,然后再联系中影或者华夏,拿到放映许可证,档期还不能自己定,得等他们来安排。
最可怕的一点是批片也有份额,即便你买到了批片也不一定能排上档期。有很多花了大钱买到的批片就因为始终排不上档期,最终只能无奈卖给视频平台止损。
原则上每年批片的份额是30部,但是可以浮动,比如去年的批片数量就只有28部,而前年则是33部,可以人为操作。
一件事儿牵扯了很大的利益,又能人为操作,那这事儿里面的弯弯绕可就多了去了。
批片一般都会安排在比较冷清的档期,通常是3月、6月、10月底到11月,可也有例外,比如让人津津乐道的投资典范《敢死队》就被安排在暑期档的末尾,一般批片可没这个待遇。
让谁上,不让谁上,让谁在什么时候上,通常就靠某些人的一句话,操作空间就非常大了。
还是拿《敢死队》举例。当年购买《敢死队》版权的公司是创世星,法人柳总是六公主的艺术总监,北电客座教授,能量很大。他写的《电影三字经》得到了谢铁力、黄宗姜、老谋子等人的力挺,还在2007年的金鸡颁奖典礼上拿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特别文化贡献奖。
不只是柳总,《敢死队》能够顺利上映,杰特李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杰特李不仅自己摇旗呐喊,还拉上了马总,众所周知他俩在08年的时候就签订了一份合作计划,所以才有了《敢死队》的票房奇迹。
即便是这样,也有不少公司和个人愿意去赌,毕竟相对制作成本来说,批片的价格确实不高。
可那是以前,自从《敢死队》大卖之后,批片的价格就一路看涨,2012年乐视买《敢死队2》的版权时,价格是800万美元,翻了16倍。
《敢死队2》最终的票房是3.3亿,不管怎么说,乐视都小赚了一笔。可到2014年的时候,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价格从最开始的200万美元一路飙升,最终被华宜以1100万美元拿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