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章 于谦一心向大明-《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第(1/3)页

    土木堡之变就是内部斗争导致外敌入侵,而关键人物朱祁镇和王振在关键时刻没有做出正确选择。

    总结起来就是朱祁镇自我膨胀,仓促应战,没有充分了解对手,指挥失误。

    只是,朱祁钰有一点搞不明白,朱祁镇出征之后怎么像是被王振控制了一般,一路上的决定都是王振说了算。

    朱祁钰猜测应该是因为爱。

    宣德五年,此时的朱祁镇才三岁,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朱瞻基是皇帝,更多的时候是在处理国家大事,那么陪伴他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

    而王振的出现刚好承担起了朱祁镇所需要的“父亲”这一角色。

    宣德五年到正统十四年,在长达近二十年的陪伴中。

    这种主仆之间的隐性“父子”情谊是难以言表的。

    由此,朱祁镇对王振信任有加,恩宠无度。

    事实上,王振之所以能在正统朝成为权阉,完全是因为他从永乐朝开始,连续伺候了大明朝三代东宫太子。

    从朱高炽、到朱瞻基、再到朱祁镇,而且三代东宫太子都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从而和人家祖孙三代都建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给了他接触并能够抓住明朝权力中枢的机遇。

    王振成功实现了名留青史的愿望。

    明朝的太监,提到郑和,世人的评价是比大有作为,名垂青史。

    提到魏忠贤,世人的评价是残害忠良,贪污腐败的 九千岁。

    提到王振,世人的评价是自明朝建立以来,第一位参与政治,把持朝局,祸害忠良的阉贼。

    他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也是明朝最牛的太监,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先河。

    王振坏了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来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规矩。

    还成功让他的主子朱祁镇成了战神,成了瓦剌留学生。

    土木堡之变造成了大明王朝的政治断层。

    朱棣留下的大明王朝精锐部队全军覆灭,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

    土木堡的惨败摧毁了明朝的中央军的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使得大明政治中再没有可以制衡文官集团的政治力量。

    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依靠宦官集团,间接导致明朝后期出现宦官,文臣轮流掌权的局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