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 逆流而行-《大艺术家》
第(2/3)页
没有说所谓的“敬请期待”,也没有针对媒体的言论做反应,更没有对埃文-贝尔首次执导筒的事发表任何感想。无论是埃文-贝尔还是十一工作室,似乎对这件事都有些轻描淡写,媒体在那里议论地热闹非凡,其中以艾略特-卡特为首的反对派更是气焰高涨,但是十一工作室却一点都不着急,态度十分淡然镇定,大有“你们议论你们的,我还是继续坚持我的风格”的感觉。
“呵呵,媒体对埃文的质疑从来都不少,可是你什么时候看他在意过了?”瑞恩-高斯林提起好友的事,注意力从眼前的木屋上收了回来,轻笑着说到。瑞秋-麦克亚当斯随着瑞恩-高斯林的声音开始回想,瑞恩-高斯林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不要说“加勒比海盗”这样充满争议的电影了,就算是当初诽谤事件的时候,埃文-贝尔对媒体的态度也十分强硬,并没有因为他们掌握了“真相”而避其锋芒。
“媒体还真是奇怪。今年暑假的时候,先是百老汇,后是‘加勒比海盗’,媒体都在那迫不及待地发表质疑的态度,结果作品上映之后都大受好评,媒体就又急切地将赞扬声送上来,他们每次自己推翻自己的观点,就不觉得害羞吗?”瑞秋-麦克亚当斯出道时间毕竟尚短,对于媒体的了解还是不够,一脸的好奇,“现在,埃文要挑战导演了,又是质疑声,我看那些媒体的反对声音,几乎都要把埃文淹没了。”
“哈。”瑞恩-高斯林不由自主轻笑了一声,“要知道,媒体的质疑永远都不会停止,就算是到了威尔-史密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样的级别,媒体为了销量为了爆点,他们就不会停止质疑。埃文就对这一点是再明白不过了。”
瑞恩-高斯林看着瑞秋-麦克亚当斯注视自己的眼眸,注意到了她的探究和真挚。说话的时候,脑袋也稍微转了转,正视瑞秋-麦克亚当斯那俏丽的脸颊,“更何况,埃文他本来就是一个按照自己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他不会为了媒体的眼光选择自己的作品,该商业该独立该小众,他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媒体的质疑更是不会间断的,因为他总是没有办法按照媒体的想法做事,不是吗?”
“也对。埃文突然说要导演一部电影,这就更加出乎媒体的意料了,难怪这一次媒体质疑的声音如此多。”瑞秋-麦克亚当斯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我原本还认为,埃文现在是如日中天,按照马太效应来说,大家的称赞声应该如潮才对,听闻埃文要担任导演,一片媒体都在对这部作品表示期待。可现在想想,埃文从来就没有顺应过媒体,让媒体一直都不舒服,再加上埃文每每都是出人意料,所以马太效应放在埃文身上不适用,媒体反而更加喜欢不断挑埃文的毛病,发泄一下平时积攒的怨气。”
瑞恩-高斯林那张瘦长的脸,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显得意味深长,看向瑞秋-麦克亚当斯的眼神也多了一抹兴致,“马太效应?你也研究过心理学?这可是埃文的强项。”
瑞秋-麦克亚当斯呵呵地笑了起来,那红艳的双唇勾出一个灿烂的弧度,美好的笑容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瑞秋-麦克亚当斯笑起来时十分的阳光,那金发间的一抹风情让人记忆深刻。这也是当初“恋恋笔记本”留给埃文-贝尔最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一次执掌导筒,埃文-贝尔也坚持要用瑞秋-麦克亚当斯当女主角,因为的确十分适合。瑞秋-麦克亚当斯堪称是“恋恋笔记本”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瑞秋-麦克亚当斯的这抹笑容,让瑞恩-高斯林嘴角的弧度也不由往上拉了拉,心情瞬间开朗起来。
“不,我对心理学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之前在演出‘九’的时候,埃文有提过这个理论。”瑞秋-麦克亚当斯摇了摇头,对瑞恩-高斯林刚才的提问做出了回答。
所谓的马太效应,是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大体意思就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马太效应是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良机分化现象,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类似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贫益贫,富益富,就是马太效应最简单的一个体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