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 余韵深长-《大艺术家》


    第(2/3)页

    这种酸涩,是尼尔和布莱恩的经历,也是我们站在原地回首过去时眼底的茫然。此时我们才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逝去的青春已经回不来了,只有岁月留在脑海中的伤痕留下了印记,永远都无法抹去。

    痛楚,这是我的反思。伤口总有愈合的一天,挣扎总有结束的一天,痛苦总有消失的一天,但是这个过程,却无时无刻在煎熬着自己的神经。布莱恩记忆中消失的五个小时,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好像一个无底洞,将他所有的生活一点点蚕食,在他那双纯净透明的眼神里,伤口鲜血淋淋,却始终无法愈合。尼尔记忆中的那个夏天,就是一个庞大的黑洞,将他所有的希望都吞噬,他的不羁他的放荡他的脆弱他的光芒……都只是那个黝黑洞口周边微弱的光芒,他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看着尼尔那双空洞的眼眸,满面鲜血,沙哑地喊了一声‘妈’;看着尼尔瘦弱的双肩在微微颤抖,就连哭声都如此卑微;看着布莱恩无法控制地痉挛,鼻血直流……成长的阵痛,是否太过猛烈,让我们都无法承受。

    在电影的结尾,尼尔说,‘我希望我们能回到过去,抹掉所有的一切,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无能为力。’没有激烈的矛盾冲撞,黑夜却一点一点将两个瘦小的少年吞噬,那份沉重压得我喘不过气,压得我心痛入骨。

    肆意无悔的青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要承受多少伤痛,才能成长,没有人能够回答。埃文-贝尔对这场深思抓得太深,太深,任何剖析都是无力。即使是天边绚丽的朝阳也无法让我打起精神,心中的无力依旧犹如黑夜。”

    “视与听”的评论十分深刻,埃文-贝尔通过“神秘肌肤”所表现的主题,在这篇影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埃文-贝尔觉得自己很幸运,不仅因为自己的电影得到了赞扬,更因为自己表达的思想打动了人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法国最著名的专业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次的盛宴。这一次,他们在对于“神秘肌肤”的观点上,与美国的“电影评论”、英国的“视与听”出奇地保持了一致,这三本全球都赫赫有名的专业杂志居然异口同声表达了一个观点,高度的一致性,也让“神秘肌肤”的口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呓语、幻想、错觉、恐惧、痛苦、悼念,交织成了无数个画面,拼凑在一起,组成了‘神秘肌肤’。影片很多场面,用一种蓝色的画面再现了这种恐惧的力量,一刹那,你会感到人世的错落、劳顿、危险、悲痛、可怕、冷酷……这足以让人对世界失去希望。可又有一刹那,你会感到那才是爱,因为危险或者濒临某种寒冷肃杀的境地,那里才有令人窒息的爱。

    从未有一个电影,如此极致地概括这一切。那种感触就像冬天洗完热水澡,走出浴室,被寒冷包围的感受,皮肤上的鸡皮疙瘩还是无法遏制地冒了出来,你渴望被这个世界拥抱,但却是真的害怕。成长的不羁和孤寂,如同两个对立的矛盾体,却致命地纠缠在了一起,翻江倒海,所有的痛楚在心底打洞,一个,又一个,钻心的疼刺激了神经,却麻木了情感。到了最后,连害怕都已经麻木了。

    所以,这部电影胜过‘男孩不哭’,胜过‘不羁的天空’,胜过一切华丽的辞藻和美好的告白。

    影片的结尾带着一种唯美的悲壮,有一种悲剧的仪式感,尼尔和布莱恩钻入那个房间,最后一幕开始。尼尔说,‘我是他一生最爱的人,虽然他还路过无数的别的男孩。’尼尔还说,‘我想回到过去,抹掉这一切,但是我不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