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 再抵柏林-《大艺术家》


    第(2/3)页

    不同于上次前来柏林的匆匆忙忙。这一次埃文贝尔结束了超级碗表演之后,第二天就直接飞抵了柏林,距离七日开幕的第第五十八届柏林电影节还有整整三天的时间,这足够让埃文贝尔能够好好浏览一下这座城市,也算是享受一次短期的旅游。

    对于人们来说,提起柏林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印象。但柏林墙却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不会遗忘的一部分。如今的柏林墙已经不再具有政治意义,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更是没有经历过冷战时期柏林墙之下的恐怖,人们再次来到保留下来的柏林墙面前,即使明白眼前的残垣断壁代表的那段悲痛历史,但相对而言,象征性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历史意义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里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已。游客们站在墙面的涂鸦之前,拍照留恋,似乎这就是柏林墙存在的最大意义了。

    埃文贝尔站在剩下的柏林墙残垣面前,看着墙面上色彩斑斓的涂鸦作品,没有拿出相机来拍摄留恋,只是用自己的双眼,静静地将眼前的景色烙印下来,深深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此时虽然是二月份,但因为柏林电影节的关系,涌进柏林的游客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此时柏林墙“东区画廊”的面前就有不少游客。埃文贝尔今天也没有做什么夸张的遮掩打扮,只是戴了一副黑框眼镜,遮去了大半脸颊,堂堂正正地走在街头上,目前倒是没有被戳穿过。

    看着墙面上的涂鸦,埃文贝尔脑海里也没有太多的胡思乱想,只是单纯地欣赏着那一幅幅画作。由于埃文贝尔一路走走停停,不像大部分游客只是到这里照相留恋,稍作停留,就立刻离开——这就是一面墙而已,确实没有太多值得慢慢赏析的地方——所以埃文贝尔整个闲逛的过程很缓慢,倒像是把这里当做了画廊一般。

    等埃文贝尔走到那副著名的“兄弟之吻”画作面前时,埃文贝尔反而觉得这副画作不见得有多么高的艺术性了。这幅由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涂鸦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作描绘了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嘴对嘴亲吻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场面。

    就埃文贝尔看来,比起画作本身的艺术性来说,“兄弟之吻”其中的政治含义显然是更加充沛的,这也是这副涂鸦与柏林墙结合之后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原因。

    虽然埃文贝尔对这副画作有些失望,但他还是站在原地,认真地端详了起来。因为这副“兄弟之吻”在2009年柏林墙的翻修过程中,被官方擦除了。虽然之后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又再次创作了一副主题类似的画作,但终究不再是“兄弟之吻”了。

    很多时候,艺术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之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性才使得其变得越发珍贵。物以稀为贵,这件事在任何领域都是作数的,而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

    “所以,你喜欢它。”一个略带调侃的女人声音在埃文贝尔的耳边响起。

    埃文贝尔将视线从涂鸦上收了回来,顺着声音看了过去,确认了声音的来源之后,埃文贝尔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新把视线放到了涂鸦上,“不,我不喜欢它。”

    “哦?为什么?”女人声音微微扬了扬,似乎对于埃文贝尔的回答有些意外,她也没有看着埃文贝尔,视线一样锁定在眼前的“兄弟之吻”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