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 联合执导-《大艺术家》


    第(2/3)页

    埃文-贝尔的视线和克里斯托弗-诺兰接触到了一起,他认真地说到,“我觉得这个爆炸也是有先后顺序。同时还有视觉美感的。你想象一下,一家花店或者水果店爆炸之后,将花盆、水果、鲜花冲击出来,但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粉碎。也就是说这些物体完整地被冲击出去,然后在半空中,因为声波的力量,再次迸发开来,那些碎片将整条街道填充完整,这样的万花筒才是真正的视觉享受。”

    克里斯托弗-诺兰沉吟了一下,也思考了起来,“你是说,将整个爆炸过程用艺术化的放缓形式呈现出来。”他很快就理解了埃文-贝尔的想法,在自己的脑袋里构建起实际的画面,不由自主地,他就点了点头,“怎么的话,画面的张力会更加突出,而且画面感会更加饱满。”

    说到这里,克里斯托弗-诺兰顿了顿,脸上露出了笑容,“将街道上的店铺刻意安排一下,花店、咖啡店之类色彩缤纷的载体放进去,然后在爆炸时,整个万花筒效果才是最为惊人的。”

    埃文-贝尔点了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果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完全依靠实地拍摄,那就是不可靠的,我们可没有办法控制爆炸的进程、程度。”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黑客帝国”里最经典的那个下腰躲子弹的画面,屏幕上不仅将男主角躲子弹的整个过程清晰呈现了出来,还把子弹的飞行轨迹都表现在观众的眼前。这样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绝对是堪称顶尖。但是,要想拍摄出这样的效果,依靠实地拍摄就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数字技术。

    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时就明白了,埃文-贝尔之所以对自己的这个构思提出质疑,除了拍摄难度方面的原因,还是有其他角度的考虑,“所以你的意思是?”

    埃文-贝尔露出了笑容,“之前在洛杉矶,我们不是尝试过很多次了吗?”在这里,埃文-贝尔指的是传统拍摄特效和数字特效的结合,这也是“盗梦空间”这部电影里最大的看点之一。传统实地拍摄制造出来的特效,可以突出表演的真实感,而且从三维空间角度出发也将呈现出最震撼最直接的效果;而数字特效则能够让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变为真实。

    当初在拍摄第二层梦境零重力的片段时,埃文-贝尔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就对于整个拍摄手法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的讨论,最终两个人互相妥协。

    克里斯托弗-诺兰坚持在万象环装置里安装了成百上千的威亚,构成一片威亚森林,而不是像埃文-贝尔建议的那样在绿屏面前进行拍摄,万象环装置里的场景是完全按照真实比例制造而成的,所以拍摄出来的效果自然是最真实的。

    随后,演员们身上全部装上威亚,平均每个人身上至少有十条威亚以上,将整个肢体固定在半空中,呈现出零重力的漂浮效果。在一片威亚森林之中,演员要完成移动、甚至是打动的部分,将整场戏拍摄完成。

    而这里,克里斯托弗-诺兰坚持让演员亲自上阵的建议就被打枪了,按照埃文-贝尔的建议,让替身上场。因为要让演员在空中依靠威亚保持平衡,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要穿梭在威亚森林里,一不小心撞到了其他演员身上的威亚,那么零重力的效果就会不自然,更不要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打斗了。所以替身演员上阵才是正确的选择。

    等整场戏拍摄完毕之后,再用真正演员的脸部替换替身演员,然后在后期制作里用电脑设备一点点的将威亚抹去——而不是像绿屏前拍摄完成之后直接将背景更换一下那么简单。

    这一次,拍摄巴黎万花筒的场景,埃文-贝尔觉得使用传统特效和数字特效的结合,会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来的效果更佳出色,这才有此建议。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一次没有再坚持,他点头表示了同意,“一会我们去和技术团队讨论一下吧。”
    第(2/3)页